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

2018-01-12


 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,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促进有效投资合理增长,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改革。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强调,要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,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。


  党中央、国务院近年来把水利摆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首要位置,部署开展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全国水利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,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跃上新台阶。但我们同时也看到,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相比,水利仍处于补短板、破瓶颈、强基础、增后劲、提质量、上水平的发展阶段,乡村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还不强,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有待提高,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依然是薄弱环节……新时代新形势下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还需进一步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全面提高水利供给质量和效率,增强持续发展新动能,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
 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要把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主攻方向。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建设、雄安新区建设和东、中、西、东北“四大板块”协调发展,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,统筹推进防洪体系、供水体系、生态空间体系建设,科学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,加快构建循环通畅、调控自如的现代水网,增强重要城市群和经济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。


 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要把发挥骨干工程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重点任务。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、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为重点,大中小微协调配套,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,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,因地制宜建设水网工程,大力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,着力构建布局合理、水源可靠、水质优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。不断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,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、经济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,着力扩大水利优质增量供给。


 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要把补齐防灾减灾短板作为关键环节。针对近年来防汛抗旱暴露的突出问题,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,进一步落实责任,进一步加快进度,集中抓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,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,消除病险水库安全隐患,增强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,完善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体系,提升流域区域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。


 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还要强化乡村振兴的农村水利支撑。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,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一批节水型、生态型大型灌区,继续大规模推进田间渠系配套“五小水利”工程、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提质增效。以精准对接贫困人口为重点,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,开展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并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。


  夯基础,谋发展,新征程,再出发。我们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特点出发,紧紧围绕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,准确把握水利工作发展方向,科学规划,统筹安排,强化质量,有序建设,加快完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。


  来源:中国水利报 2018年1月12日